close

鴉片,一個危害的毒品,而英國也發動了兩次的鴉片戰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也割讓了香港。

而在鴉片戰爭中,臺灣的角色是什麼呢?

在李其霖(2010)的〈鴉片戰爭前後臺灣水師布署之轉變〉文獻中,提及鴉片戰爭的主要戰場雖然不是在臺灣海域,但因臺灣海峽戰略地位重要,臺灣難以置身事外。臺灣的海防設置主要是針對海寇的一種布署,其布署地點初期以府城一帶為主,再逐漸往北部設防。至鴉片戰爭前,北部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因此北部布署之水師額數已超越以往,其重要性不亞於臺灣府城。鴉片戰爭期間的海防布署有別於以往,這是在守口守岸的策略之下所採取的措施。這個轉變則改變了清初二百年以來所設計的海防機智,但卻得以在鴉片戰爭結束之後繼續推行。鴉片戰爭的結果雖然清廷戰敗,但對臺、澎地區的海防卻呈現新的氣象,為往後臺灣現代化的海防帶來新的契機。

 

而關於鴉片在臺灣本地吸食的歷史,根據臺灣文獻館的研究助理楊欽堯(2009)的文獻〈1930年鴉片政策之風波〉有提及日治時期的鴉片管理,日本中央採納內務省衛生局長後藤新平意見,採漸禁的意見,視鴉片為藥品,准許吸食。因之發生 1929-1930年臺灣總督府為了「阿片新特許」所引起爭端,為日治時期之著名歷史事件。

臺灣本土的鴉片歷史,其實我從未曾去注意過,且國中小的歷史課,也較著重於鴉片戰爭,而本土的鴉片歷史卻匆匆帶過或毫無提起,所以這次看到愛詩網的「臺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中,有鴉片的古典詩,才令我去查了臺灣本土的歷史,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臺灣文獻館的資料。

 

鴉片鬼 - 劉家謀.jpg

鴉片鬼 - 劉家謀2.jpg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伍冊。作者以形象化的筆觸寫下此二篇作品:「仍然保留了肉體,但是靈魂早就死亡,雖說還是個活人,其實已經當了鬼。在十八層地獄的圖繪之中也找不到這種鬼,閻羅王來看都不認得。」「躺在床上拿著一尺許的竹煙斗,微弱的燈火照著你逐漸走向墳墓。雖然有很多可憐的鴉片煙鬼都已經成為一堆又一堆的土墳,但是,社會上的吸食風氣還是很興盛,變成行屍走肉的人們,好像是在春風中種下的一個個米囊。」自然流露其悲憫哀憐與譴責告誡之意。

 

 

 

從劉家謀的〈鴉片鬼〉一詩中,其實可以理解作者對於吸食鴉片的動作是厭惡且不諒解的,其實從詩的題名就可以看得出來,鴉片「鬼」,會使用該詞彙,猜想有兩者之意,其一代表壓會會使人變成鬼,其二就是吸食鴉片的人,早已毫無人性,彷彿每天只期望吸食鴉片,而遺忘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令人感慨。

 

而猜想作者會寫此詩,也是希望從未吸食鴉片的人,不要因為好奇而去吸食,因為鴉片會帶領吸食的人走向墳墓;而這樣告誡的心情,如同前述我有提及楊欽堯(2009)的文獻〈1930年鴉片政策之風波〉後段,該文獻後來也有提到知識分子難以忍受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對台胞的毒害,所以早期台灣新民會由林獻堂、蔡惠如曾於1928年向日本政府提出控訴,而想必作者也是以這樣的心境下寫出這首〈鴉片鬼〉。

 

雖然目前鴉片的吸食已經很少見,但卻有許多新興毒品不斷地在危害吸食者自身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環境安全等,根據今年102年的法務部毒品案件統計資料,102 1-7 月地方法院檢察署新收毒品偵查案件為4 1,128件;102 1-6 月按當期鑑定純質淨重之毒品共計1,652.1公斤,其中,第一級毒品為6.1公斤(海洛因等),第二級毒品637.4公斤(安非他命等),第三級毒品933.5公斤(愷他命等)及第四級毒品75.1公斤(假麻黃生僉等)。

 

而在青少年毒品犯罪方面,1021-6月地方法院審理少年刑事案件中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少年科刑者84人,占少年刑事案件科刑人數173人之48.6%

 

由以上資料可以看出,目前臺灣毒品的危害依舊很多,畢竟,在青少年的刑事案件中,就快要有一半的犯罪接有關毒品犯罪,而吸食毒品也會影響中樞神經及肝臟的功能,而更危險的為注射毒品引起各種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之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與細菌性之性病感染如梅毒、淋病等,甚至有可能罹患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可見吸毒皆是負面的影響。

 

再談談生活中的毒物,我認為是香菸,其實在愛詩網的「臺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中,也有另一個古典詩題名為〈煙草〉,為鄭坤五所寫,如下:

 

 

誰傳孽種自蠻夷,入口何嘗可療飢。

 

病世儼同罌粟毒,教人蒙害不曾知。

 

 

該詩【題解】為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南新報》第8271 期,1925 2 25日。煙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菸草屬大約有六十多種,但真正用於製造卷菸和菸絲的,基本只有紅花菸草,此外還有少部分用黃花菸草。16 世紀時菸草傳入中國。菸草由呂宋傳入臺灣、福建。當年由一福建商人陳振龍於呂宋經商時,最早將菸草帶回福建種植。萬曆9年(1581),利瑪竇把鼻菸帶入廣東,中國吸菸人口大升。明朝姚旅《露書》記載:「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醺,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菸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初漳人自海外攜來,莆田也種之,反多於呂宋。」17 世紀前後,臺灣因處於貿易要道上,臺灣原住民已有吸食「淡巴菰」或「篤木固」的記錄。至清領時期官方與原住民互動,煙草也成為旌獎、饋贈的物品之一。一般民間也有吸鼻煙與水煙、吸煙桿子的習慣,煙草正是其中一種原料。至日治時期政府推展臺灣菸業發展並設置專賣制度、推廣煙葉種植,使煙葉成為農村重要經濟作物之一。鄭坤五本詩中明白的提醒世人,煙草之由來自外國,並對於人的身體慢性為害與鴉片殘害國人是相同的道理。

 

作者的是認為煙草害人,甚至可以比擬鴉片的危害;雖然〈煙草〉的用詞沒有〈鴉片鬼〉的犀利,卻也令人警惕煙草的健康性。

 

雖然目前的香菸與早期的菸草成分已經不同,但目前香菸對於健康的危害性依然是很多實證醫學有指出的危害,且不僅吸食的人有危害,連在旁吸到二手菸的人危害更大,所以可見香菸也是值得令吸食者戒除的東西。

 

最後,古典「心」寫,如下圖。

 

鴉片鬼心寫 - 鴉片.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y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